懂得感恩觀眾也需“不忘初心”
發布時間:2016-07-11 來源:河南文藝網 人氣:4528
他,是活躍在當今戲曲界的實力派作家;他,多年來致力于傳統戲曲的創新與普及;他的作品《阿Q與孔乙己》《程嬰救孤》《風雨故園》多次登上世界舞臺……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藝名家講故事》欄目對話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國家一級編劇陳涌泉。(7月6日 中國文明網)
作品如人。要想走近和進一步認知一位作家,不如先從他所創作的作品開始。這樣反而更加直觀,也更容易加深印象。了解戲曲界的實力派作家陳涌泉也一樣,從他所創作的《程嬰救孤》《阿Q與孔乙己》《都市陽光》《兩狼山上》等一部部經典戲曲作品入手,一個熱愛戲曲創作事業、不斷創新超越、對藝術常懷敬畏之心、深耕戲曲土壤、懂得感恩觀眾的作家形象,便很快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看了有關戲曲作家陳涌泉的故事,很是讓人感動,也讓人反省和深思。筆者認為,其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藝術成就且深受老百姓所喜愛,除了他對傳統戲曲藝術的熱愛、執著和擔當之外,最至關重要的是他對藝術始終“不忘初心”。
有了“初心”,他大學畢業就進入河南省曲劇團當編劇,在劇團不景氣很多人轉行的情況下,他卻毅然選擇了堅守,而且一干就是30多年;有了“初心”,他潛心致力于戲曲的創新,不斷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將其與現代藝術元素有機結合,使傳統戲曲散發出強烈的時代氣息,永葆生機與活力;有了“初心”,他在進行戲曲改編和創作的過程中始終對傳統經典心存敬畏,做到充分尊重歷史,堅持不忘本根、辯證取舍,不胡編濫造,扭曲甚至顛覆經典,從而使傳統經典得以發揚光大;有了“初心”,他開始著手拓展傳統戲曲觀眾的群體,將視野放在了培養青年觀眾的身上,并拉近了戲曲與青年的心靈距離;有了“初心”,他在藝術事業取得成功之后,不忘回報給予他大力支持和幫助的觀眾,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扎根人民、投入人民的懷抱,創作出更多人民喜愛的作品……
其實,對于很多作家來說,他們對藝術都曾懷有一顆“初心”。也就是說,在他們成為“作家”或是“成名”之前,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非常簡單,創作的初衷和沖動也都非常單純,幾乎都是心中有夢的“文學青年”。 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在許多外部環境的干預和干擾之下,極少數文藝工作者對藝術的“初心”開始動搖,在金錢、名利、權力等面前迷失了方向。有的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貧、經受不住誘惑,有的創作根本不講導向,只顧經濟效益而不講社會效益,只講作品多少而不講質量好壞……歸根結底,就是忘了初心,喪失了底線。
“文藝是人民的文藝,人民的文藝必須服務人民”,這就是廣大文藝工作者、文藝名家必須篤定的“初心”。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只有不忘初心,才會深入生活、扎根于民,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只有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才會堅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始終把最好的獻給人民,不斷攀登一個又一個藝術高峰。
毋庸置疑,對于一個始終把觀眾的一顰一笑記在心上、懂得觀眾之恩當“涌泉相報”的作家來說,當然也需常懷“初心”。像陳涌泉等許多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一樣,也正是因為他們始終不忘初心,才會懂得回報社會、感恩觀眾,努力創作出更多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作品。
?。ǔL)
上一篇: 藝術創新當有“敬畏之心”
下一篇: 老戲曲“開新花”需融入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