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著名畫家走進紅旗渠和三門峽采風
發布時間:2017-04-17 來源:河南文藝網 人氣:2331


歷史上的林州十年九旱,水貴如油。1960年起,勤勞勇敢的林州人民,苦戰十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劈開太行山,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缺水的歷史,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征。
畫家們首先參觀了紅旗渠紀念館、紅旗渠分水閘、紅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親身感悟了林州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一幅幅珍貴的黑白照片,一幕幕感人的歷史畫卷,都讓畫家們的心靈受到觸動,紛紛表示要用手中的畫筆贊美偉大的紅旗渠精神,歌頌身處的這個偉大的時代。
二月的太行山,春寒料峭、溫度極低,但是畫家們卻飽含著創作的激情,用速寫本和相機記錄下創作的源泉。據了解,本次采風寫生活動目的是為激發大家的創作靈感,為三月下旬舉辦的“紅旗渠頌主題展覽”積累創作素材。
3月8日,河南省美術家協會采風寫生團來到三門峽,先后在三門峽大壩和陜州地坑院采風。
三門峽大壩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大壩”,畫家們在此參觀了中流砥柱石、黃河古棧道、張公島、煉丹爐等多處經典名跡。春日里的大壩愈發宏偉,眼前的一幕似乎將在場的人一下拉回歷史的長河,大家紛紛找角度拿起相機與畫筆留下難得的素材。下午,采風寫生團來到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陜州地坑院。
三門峽市的秀美山水和民俗歷史讓畫家們收獲滿滿。他們表示,回去之后,要用手中的畫筆訴說三門峽的悠久歷史與旖旎風光。
(省美術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