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文藝的整體面貌和基本走向,為我國文藝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指引和理論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發展,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新境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加強對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系統深入的研究闡釋,是當前文藝界特別是文藝理論評論界的重要職責與使命。近期,中國文聯發布的《2023年文藝理論研究課題申報指南》,就是文聯職能定位和優勢的鮮明體現,也為文藝界理論界著力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發出了響亮號召。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之所以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在于其是依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建構起來的。加強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既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礎理論問題的研究,也要加強對重大理論和實踐結合問題的研究,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研究,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特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新命題,迫切需要充分研究和透徹闡發。這就需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強化系統性、學理性、整體性研究闡釋,對于深刻理解和掌握其學理內涵、理論體系、實踐要旨、內在邏輯、重大貢獻,推進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具有基礎性、示范性意義。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它不僅致力于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改變世界”,這也決定了其文藝學說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特征。面對紛繁復雜、快速變化的文藝實踐,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在現實展開上需要把自己的理論命題和問題闡釋同歷史條件、時代特征和人民需求緊密聯系起來,把時代課題作為理論思考的出發點和生長點,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的、美學的、人民的、藝術的原則開展文藝評論,發揮對文藝發展進程的介入和引導作用,從而推動文藝實踐蓬勃健康發展。我們應著力強化介入文藝現場,注重對當下文藝和審美現象的觀察、體認和總結,既涵蓋對新時代文藝精品創作機制、文娛領域綜合治理新現象新問題的研究,也包括對數字化賦能藝術創作、文聯組織文藝行業建設主導作用的研究,凸顯了現實需求、問題導向、跨界思維和方法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關注現實、立足現實,讓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觀照中彰顯其價值、功能和生命力。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從廣度和深度的結合上,從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的結合上,從與中國傳統文論和西方文論的結合上,凸顯話語特征,提煉標識性概念、術語、范疇,凝練理論范式,構建中國理論。這需要整合包括文聯系統在內的各方資源和力量,集聚一批具有綜合研究能力的骨干力量,開展跨學科、綜合性、全方位、多領域的科學研究與理論創新,努力推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原創性引領性研究成果,增強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創造屬于中國、屬于世界、屬于未來的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