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動態 | 文藝盛宴暖初冬——河南省文聯“文藝講堂”第一期開講
12月5日,河南省文聯“文藝講堂”活動正式開講。著名作家、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李佩甫應邀擔任第一期主講嘉賓,帶來了《我對中原文化的理解》主題講座。黨組書記方啟雄出席。黨組成員、副主席武皓主持講座。省文聯系統百余名干部職工到場聆聽。
李佩甫結合自己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和深入生活的創作經驗,以文字、文學、文化為主線,闡釋了“活、忍、韌”的中原文化底色,并在與不同民族文化的對比中,總結出中原文化“同化力、包容性”的特點。他指出,中原是受儒家文化浸潤很深的一塊土地,中原人特有的“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性格品質,是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文化基因,更是新時代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為加強文聯系統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省文聯今年出臺了《河南省文聯系統文藝人才和管理干部培訓工作實施方案(2024-2026年)》。“文藝講堂”是方案安排的系列活動之一,計劃每年舉辦10期左右,旨在打造“學習型機關建設”品牌,提高省文聯系統干部職工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水平,著力培養造就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高素質專業化文藝管理干部隊伍,高水平服務保障河南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
張 茜 (省文聯辦公室干部)
李佩甫老師談自己靠閱讀成長,在文字里看到了人生的尺度,又談自己40多年觀察、總結、思考下來對中原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講到中原文化的“忍”和“韌”,講到中華民族強大的“同化力”和“包容性”,我深受啟發。“忍”字體現了我們含蓄、內斂、深沉的底色,“韌”字訴說著我們不服輸、不怕苦、不畏難的品格特征,這是我們古老而充滿活力的中原大地孕育出的一種獨特的氣質,如同這片土地上堅韌不拔的野草,生生不息、綿綿不絕。
肖一帆 (省文聯辦公室干部)
李佩甫老師深入淺出的交流分享,使我更深入了解了他作品中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關懷,其對鄉土文化的深刻洞察和對人物命運的細膩刻畫,讓我深受啟發。李佩甫老師的文學創作,為我們提供了一扇了解河南、理解中國當代農村變遷的窗口,通過這些作品,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河南大地的厚重歷史,還體會了到他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楊 珊 (省文聯機關黨委干部)
李佩甫老師的講座立足自身成長和創作經歷,扎根中原文化沃土,飽含對中原文化的熱愛和對文藝文聯人的期許,使我受益匪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進一步加深對中原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不斷提升自身的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藝素養,提高做好文藝工作的能力;正確把握守正和創新的關系,以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擦亮中原文化名片,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發展和創新性轉化中發揮應有作用,用璀璨文藝之光照亮現代化河南建設之路。
岳林錕 (省文學院干部)
李佩甫老師在講座里說,書籍就像燈塔指引著少年的他不斷前進,而老而彌堅的他也逐漸成為了我們青年專業干部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奮勇向前,為文藝事業奮斗。李老師在講座里一再謙虛地表示自己是一個“笨人”,是不斷地閱讀和書寫,讓他有了如今的收獲,而這種終其一生不斷奮斗的經歷,不僅十分貼合他所強調的中原人的性格特點,更完美地詮釋了中原人這股“生生不息”的堅守品質。唯愿我們年輕一代能將中原文化里這些好的品質傳承下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發光發熱,不負我們腳下這片熱土!
劉鈺嫻 (莽原與南腔北調雜志社干部)
李佩甫老師先從河南自然條件優厚、文化根脈綿延千年以及中原人民堅韌不拔等方面向我們展示了這片厚土所承載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內核,之后又通過橫向與其他國家,如:法國、德國、日本、以色列等國家的民族性格作對比,更凸顯由大中原人為基礎的中國人不畏艱難、韌性十足的民族性格。李老師的講述令我對中原文化有了更深理解,也增強了我對家鄉對祖國文化的深刻認同和強大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