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闌珊四月天,揚帆起航錨向前。4月21日至25日,省文聯舉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培訓班,機關黨員干部和所屬事業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參加培訓。培訓班主題鮮明、內容充實、意義深遠,是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黨性洗禮、精神升華、能力提升。參訓學員一致認為,此次培訓是一場“及時雨”,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精品課”,表示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在開局之年、開春之際,這次培訓尤為重要。黨組成員、副主席武皓在開班儀式上強調,培訓主要目的是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發揚斗爭精神,緊跟偉大復興領航人踔厲篤行,把黨的二十大各項決策部署付諸于行動、見之于成效,為干部賦能,為工作聚力,為現代化河南建設貢獻文藝力量。
培訓期間,授課專家圍繞主題,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和學習紅旗渠精神這一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結合起來,和廉政教育結合起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為學員們上了系統全面的政治大課、高屋建瓴的理論大課、生動鮮活的精神大課。豐富充實的內容、深入淺出的講授、鞭辟入里的分析,使參訓學員更加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豐富內涵和精髓要義,更加深刻認識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更加深刻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河南實踐。扎扎實實學原文、聯系實際悟原理,靜下心來寫總結,學員們紛紛表示,要持續在真學真信真懂真用上下功夫,牢牢把握政治導向,學出絕對忠誠;牢牢把握理論指向,學出堅定信仰;牢牢把握發展方向,學出使命擔當;牢牢把握實干取向,學出優良作風。“黨的二十大精神宏偉博大,落腳點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就是在錘煉黨性、錘煉本領、錘煉品格”。“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要有愛崗敬業的態度,要有為民服務的理念,要有務實的工作作風,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4月24日晚,教學樓里燈火通明,學員們集中在一起,聯系所學所思,結合工作實際,圍繞學習內容,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氣氛熱烈。二十大報告中百余次提到了“人民”一詞,“人民”也是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把二十大精神落實到鄉村振興上,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文藝大餐”。“文藝一定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摸清群眾想法,記錄群眾偉業”。“理論宣傳要與文藝緊密結合,讓老百姓通過筆墨、鏡頭、聲樂了解黨和國家政策、感受時代發展脈搏”。“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群眾創作的潛力和智慧”。
談感悟、理思路,查不足、找對策。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員們在筆記本上寫滿了一頁又一頁的心得要點。教室里,常見“沉浸”式的筆記;課堂上,常見“見縫插針”式的交流,從白天的課堂學習、現場學習到晚上的分組討論、圍桌切磋,培訓期間,隨處可見氣氛濃厚的學習場面,大家仔細聆聽、積極討論、自覺學習、踴躍分享,良好扎實的學風,增進了感情,拓寬了視野,啟發了思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了讓學員們多“走出去”,躬身體悟、切實感知,培訓班專題謀劃了扁擔精神紀念館、谷文昌生平事跡展館、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文字博物館等現場教學點。腳之所至、目之所及、心之所感,無一不在述說著穿透歲月長河的歷史偉力所迸發出的巨大能量,那是“戰天斗地、重新安排河山”的革命精神,是“嘔心瀝血,九死亦未悔”的為民情懷,是“物以載文,文以載道”的文明傳承。
精神的力量無窮,它既是標記,昭示著民族的生生不息和文明的萬千氣象;又是紐帶,以獨特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凝聚、激勵著每一位學員。不忘走過的路,看清腳下的路,堅定遠方的路,“一手資料的學習,更直接直觀地領悟到時代風貌與革命精神,心靈受到很大震撼。”這是大家共同的心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省文聯是黨領導的文藝界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文藝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更應當先鋒、見成效。“不待揚鞭自奮蹄”,大家一致表示,在新征程上,將牢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更加積極主動把學習成果融入工作實踐中,努力提升政治能力,堅定信仰,永葆自信;強化責任擔當,持續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沉淀中增本領,在磨礪中長才干;堅持守正創新,知難而進、迎難而上,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培訓學習的這粒“粟”已種下,學員們將深學篤用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學促干、以干帶學,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懷抱夢想、腳踏實地,以砥礪奮進的新作為,以文藝創造的新成果,為奮力譜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河南新篇章添墨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