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書暉

焦書暉1962年4月出生,河南洛陽人;1986年畢業于蘇州絲綢工學院工藝美術系(現蘇州大學);1986-1990年,河南紡專任教研室副主任;1990-1995年,《河南畫報》社任美術編輯;1995-2009年,任《大河報》廣告部主任,廣告中心主任,大河報副總編;現任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編輯;本人于1995年以來,歷任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任美術家協會水彩藝委會副會兼秘書長;2005年協助策劃的中國第七屆水彩畫展…
詳細介紹
焦書暉1962年4月出生,河南洛陽人;
1986年畢業于蘇州絲綢工學院工藝美術系(現蘇州大學);
1986-1990年,河南紡專任教研室副主任;
1990-1995年,《河南畫報》社任美術編輯;
1995-2009年,任《大河報》廣告部主任,廣告中心主任,大河報副總編;
現任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編輯;
本人于1995年以來,歷任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任美術家協會水彩藝委會副會
兼秘書長;
2005年協助策劃的中國第七屆水彩畫展在河南舉辦,并參加作品展;
2005年,作品參加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美術作品展;
協助策劃舉辦了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屆省水彩藝委會年展、水彩藝委會提
名展、水彩藝委會寫生展,作品均獲一等獎;
2000年以來,分別在鄭州、洛陽、蘇州、義馬市等地多次舉辦父子聯展、個人畫展;
2014年9月赴臺灣參加兩岸新聞界書畫藝術交流展;
出版有焦書暉“水彩畫集”、“彩墨畫語”、“古硯新墨”等作品集;
作品先后被河南省美術館、京西賓館、升達美術館及眾多藝術機構收藏;
多幅作品參加慈善拍賣活動,并用所獲收入捐建了一所小學,捐建了一所學校鋼琴室一個。
各界評價:
各界評價:
美術家協會主席馬國強:
書暉是我國水彩畫的領軍人物之一。這些年他把西畫色彩和宣紙上的筆墨結合而成就了他的彩墨畫。彩墨畫是中國繪畫走向現代歷程中中西藝術沖突與融合的產物。他在藝術的實踐中尋覓中國傳統筆墨的審美體驗和西畫色彩自身的豐富性和表現力。
書暉是一位很有才情與學養的畫家。他所繪的表現對象很寬。比如他的中國西部題材的彩墨繪畫,運用純度相當高的紅、藍、白色彩表現雪山、荒漠、碧空、寺廟等自然景觀,更多呈現出表現主義的用色傾向。在呈現自然界壯美的同時更強調強烈的個人感受,從而折射出個體生命對于大自然的敬畏與感嘆。
早年就學于江南姑蘇的書暉,筆下一直透露出靈秀江南的意境。他的荷塘、園林景致反映出人在江南地域特有的深刻烙印。秀山麗水、人去樓空的故園,四季更迭的場景,作品中散發出醇厚的人文情懷。他的荷塘秋色極具表現力。大平視的場景,表現出深秋邁冬荷葉對于自然界的抗爭,展現出荷的色彩的豐富和旺盛的生命力。他能自由行走于筆墨與色彩之間,在其輕松駕馭形體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愉悅心跡躍然紙上。在他近作《老院子》、《夢回南潯》、《月牙泉》等作品中,讓人們感受到了他藝術實踐的新境界。在這里有色彩的冷暖、畫面的節奏、筆墨的疊加與大片的留白。一切全都溶解于畫家主觀意象之中。各種表現元素在畫家情緒化的駕馭之下顯得了無痕跡。這屬于他個人的視覺模式,讓人難以鎖定這是何種透視關系,這是個體精神升華后的呈現。
書暉的繪畫語言有其獨特的熏陶背景。十幾年來他行走大江南北,飛越世界各地,認真研摩大師真跡,領略異地風情,繪畫時時掛懷于心。對傳統藝術資源迷戀有加,他對漢唐藝術尤為癡情。多年來醉心于高古陶瓷與漢唐古硯的關注與研究。在秦磚漢瓦間細心體味古人之精神。漢俑天真爛漫、唐俑雍容大度、敦煌壁畫瑰麗色彩傳達出的宗教情緒,滋養著他筆下的形與色。當他把這些遠古的氣息置換在二維空間的畫面時,使人們以超越的心態實現對自我的跨越,發現真我的求渡之筏。他以古雅醇厚的色調,平面化的視角在其作品中悄然流露出絢爛之極而又歸于平淡的悠然與自信。
彩墨畫的探索是近百年來中國美術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使命。傳統中國畫是中國美術現代化的本源,它與西方文化資源進行能量交換,在一次次整合與碰撞中,進行著重組與再生。
書暉的藝術探索是具使命感的。他深入到中西繪畫的實踐中,對西方現當代藝術觀念的洞悉,對中國傳統藝術精髓的領悟,使其能夠以中化西,探尋當代藝術價值判斷上的共同性與價值觀。體現在其作品上能夠解構傳統,從而使其作品在當代藝術場景中顯得卓爾不群。我看到他的這些作品中有著本土文化的歷史依據。
書暉的繪畫在帶給我們一種獨特審美體驗的同時,也引領觀者進入其絢爛的精神世界。他以自己寬博的視野,虔誠的心態經營著這一方凈土。相信獨具慧眼的觀者也許能夠在畫家所營造的境界中映照出真實的自我。
中國美協理事,河南省美協副主席,河南省書畫院院長謝冰毅:
焦書暉是個受現代美術、現代設計影響的畫家。感覺他的繪畫作品在語言、形式上有想法,想在宣紙上探索中國水墨和現代繪畫的結合,有時像水彩、有時像水粉、有時像國畫,既想尋找一種新語言,也嘗試在傳統語言之中做新的探索。水墨效果、色彩效果、構圖的形式感,對傳統線條的消解,對大自然的解構,都有新面目。他的畫有傳統的東西,又游離于傳統之外;既有創新,又有中國本土意味,比較大膽,有探索精神,也比較成功。
謝冰毅說,目前在河南美術界做這種探索的人還不多,從歷史上看,林風眠、黃永玉、吳冠中等都進行過很可貴的嘗試,有些作品也比較成功。受到了他們影響的畫家有一些,但目前成功者還較少。李可染曾說:可貴者,膽!創新需要勇氣、需要膽量。我感覺,在藝術上,有創新有新意的畫家才能留下來,藝術史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個不斷探險、不斷創新的過程。四平八穩、躲在書齋里閉門造車,這樣的作品流傳不下去。歷朝歷代,成功的藝術家都是有探索精神的畫家。
謝冰毅認為,焦書暉的繪畫目前還不太成熟,太不定型,在這方面想嘗試,在其他方面也想嘗試。看過他兩次畫展,這次作品多,表現手法也更豐富,說明他的藝術思想還不太固定。有時候還有徘徊,沒有幾十年的追求,形不成固定的風格,要假以時日。藝術難在綜合概括,不在筆墨技術。齊白石、畢加索走的是概括之路,越提煉越精煉。在藝術探索過程中,還需要在錘煉。畫畫是很私人的事,一方面要聽別人說,一方面要堅持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堅守自己是很難的,也是最可貴的。焦書暉要堅持走自己探索的路,在概括提煉上多下功夫,會有更大的提升。可以放下包袱,強調創新,或強調傳統的時候,就已經背上了創新、傳統的包袱。藝術家要表現自己最鮮活的東西,打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戲曲界講究以情代聲,聲情并茂,道理是一樣的。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姜竹松教授:
焦書暉是我的大學同窗,今天的作品仍然是那樣的瀟灑、富有才情。盡管公務繁忙,仍筆耕不輟,常有高質量作品問世,可見對藝術的執著和純情。從他的作品中不僅能深切地感受到中原文化的雄渾之風和江南文化的靈秀之氣,也能感受到一種難以找到某種畫種分類的獨特魅力。這種美也許來自于焦書暉繪畫處理中的中國水墨的無彩色系與西洋繪畫有彩色系的有機結合,亦或是筆墨揮灑之間透出畫家長期的知識積淀和敏銳的藝術洞察力。然而,這種美感的體驗卻是獨特的、難以言喻的。
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孫廣舉:
書暉畫畫,不只是為了休閑,而要有所創造,尤其情系水彩畫的創新。以其天賦和勤奮,在基本功上下大工夫:每日臨池不輟,以使宣紙上的線條經得起國畫大家的法眼檢驗;借鑒西人水彩的技術,以使色彩運用爐火純青。這一切的風云際會,珠聯璧合,使得書暉的彩墨畫作新意盎然;水墨氤氳,線條流暢跌宕,依稀可見漢風唐韻;色彩純凈而豐富,構圖獨出心裁,似有歐風吹拂;其意境之簡明奇麗,可稱現時代水墨水彩畫難得之大作逸品。一畫一世界,一葉一自我,書暉之當行本色,又一境界出也。
晉人有句曰:水懷珠而川媚,石韞玉而山暉。書暉還有一絕:雅好收藏。書暉行事低調,悉心收藏18年,圈外知之者甚少。他眼光獨到,不趨熱鬧,常于燈火闌珊處有所斬獲。當世人多醉心于青花瓷、官窯瓷時,他沉浸于不被時人看好的“粗瓷”高古瓷類;當高古瓷從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受到廣泛追捧時,他悄然轉身,另辟路徑,去遠古陶類中品味歷史的醇香。近年收藏淘寶炙手可熱,幾成人人都是收藏家之勢,他跳出三界外,不在熱鬧中,借機游覽博物館,游走全國重要古玩市場,潛心閱讀專業書籍,廣見聞,練內功,提升鑒賞能力和審美品味。不經意間,書暉的高古陶瓷收藏品已具相當規模,尤其漢唐硯藏系列更見功力,幾令人嘆為觀止。無眼力與心力之結合,斷難把收藏做到這個層次,此書暉又一境界也。
河南省文聯副主席 著名作家鄭彥英:
河南的彩墨畫家不多,焦書暉是其中的佼佼者。展覽中的彩墨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三組,秋荷系列、風景系列和冰山系列,令人欣慰的是,色彩和水墨,達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從而產生了沖擊力極強的畫面效應。
不得不說的是《秋氣圖》,整個畫面是秋荷,大片的成熟和衰敗的荷葉鋪滿了畫面,其間是成熟的蓮蓬。從畫面上,我看到了生命的過程,生命的重量和生命的成就,水彩顏色的透明和水墨的渲染運用得體,中國畫中所講究的筆法,不經意間出現在葉筋上,給了色彩以力,給了葉面以綱。處處留白,卻讓人不易察覺,因為秋氣把畫面漲滿了。
以中國畫分類,《秋氣圖》應該歸類于花鳥,《冰河》應該歸類于山水,雖然許多國畫與彩墨畫有界線不清之惑,但焦書暉的作品,只能是彩墨,只能歸類于風景!
色彩,片狀的、團狀的、條狀的、點狀的,濕潤流暢、晶瑩透明、靈活自然、淋漓痛快、韻味無盡。筆墨,筆中有骨,筆中有氣,粗細輕重,豎臥正側,千姿百態。墨的濃淡變化,墨色的活潑、精神、光彩、妙趣,合成生動氣韻。看得入神,忘記了畫,卻看到了畫家的意象,這意象是一個中間有心的愛,愛腳下的土地,愛流動的風,愛涌淌的水,愛樹愛花愛草,愛整個大自然,愛人!
孔夫子所說的仁,就是愛。這樣說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滲進了焦書暉的心靈深處,進入了上意識和下意識,為了表達這個意識,他采取了他最為擅長的畫法,那就是彩墨。
大河報首席記者張體義:
近來觀看焦書暉的彩墨畫作品,撲面而來的是陽光燦爛,色彩絢麗,仿佛置身于春光明媚的大自然中享受著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
這樣的色彩斑斕,這樣的迷人光線,有時竟讓人迷惑,還是中國畫嗎?
是中國畫,用的毛筆、宣紙、水墨,當然還有色彩。
焦書暉以前是不這樣畫的,他以前畫的是水彩。
作為河南省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河南水彩水粉畫的領軍人物之一,水彩是他的專業,畫水彩是他的本色。
2010年2月,在商都藝術館的“焦書暉色彩寫生作品展”上,曾集中看過一批他的本行水彩水粉作品。畫幅雖小,卻內容豐富,農家小屋、場院井臺、異域風光、街頭小景,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些作品用色大膽,對比強烈,氣韻生動,受到了觀眾的歡迎和業內人士的好評。
近年來,焦書暉開始傾心于水墨和水彩東西藝術交融的探索,西畫出身的他又拿起毛筆進軍“彩墨”。
“彩墨”畫不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近百年來受西方繪畫影響下的新產物。
說起來,繪畫應該和攝影有相通之處,也是色彩與光的藝術。
美國當代著名的美學理論家魯道夫。阿恩海姆曾說,嚴格說來,一切視覺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產生的。這說明我們從兩個方面建立視覺差別的系統,一個是亮度,另一個是色彩。
正像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彩色照片更接近我們視網膜映像的真實狀態,而黑白照片顯然具有更多的理性與抽象的味道。
中國早期的繪畫應該是五光十色的,但是唐宋以后,以黑、白為主的水墨畫成為中國繪畫尤其是文人繪畫的主體,水墨畫甚至成為了中國畫的代名詞。這種獨特的東方繪畫藝術不僅與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意趣有關,更與中國獨特的哲學意識有關。
中國文化一向分為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以黑白為主的文人畫一直受推崇,是因為唐宋以后話語權主要掌握在文人手里,繪畫的評論權掌握在文人手里,流傳下來的也多是文人繪畫。但在民間繪畫里,尤其是年畫,表現出來的仍然是鮮艷、熱烈、華麗。近代海派繪畫曾被正統文人畫斥之為俗氣,就是因為它畫得熱烈,考慮到了普通市民的欣賞趣味。
近現代以來,由于士大夫階層的沒落、市民社會的崛起,尤其是西方繪畫思想的影響,不少畫家開始嘗試中國繪畫的突破或者超越,進而出現了與傳統的水墨畫有所區別的“彩墨畫”。
所謂“彩墨畫”就是在視覺上具備了中國水墨畫的韻味和厚重感,西方繪畫的艷麗色彩和水彩畫具有的透明感。在創作思想上,中西兼施,繪畫語言的使用也相對自由。
于此同時,傳統的中國畫的面貌也在發生變化,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適當吸收西畫一些藝術手法來豐富傳統中國畫,這在用色上比較明顯。在各種國畫展覽甚至在一些“標榜”為水墨畫大展中,不少作品也是色彩斑斕。畫家在通過繪畫表達自己內心情緒、思想的同時,開始更多地照顧到普通觀眾的審美感受。
焦書暉說,他的彩墨畫是在保留傳統中國畫筆墨特性的基礎上,不僅強調色彩,而且強調用光,畫面效果追求的是現代人之審美,或者說是西畫之審美。
焦書暉的彩墨畫不僅在繪畫語言的運用上是自由的,在選擇的題材上,似乎也在有意無意地規避那種所謂經典意義,而是在現實生活的萬千物象中隨意抽取,觸景成畫。這些畫既有傳統文化的基因,又有現代理念的元素,五彩鋪陳,既不求極致物象,也不求虛無的抽象。在布局上于平滿中求空靈,在濃墨重彩中著意美感,不經意間竟也入率性自然的境界。尤其是獨特的用光,更使其作品大放異彩,與以灰暗色調為主的傳統文人畫拉開了距離。
觀看焦書暉的彩墨畫作品,不論是江南風景還是中原村寨,無論是蘆叢葦蕩還是野花蔓草,都是那么溫暖、陽光、清新、恬靜、平和,不急不躁、悠然自得,從容而安定。
畫為心聲,這樣的畫面是焦書暉個人素養的自然流露與良好創作心態的自由表達。
彩墨畫的發展道路一直在探索之中,也一直存在爭議。
藝術評論家王平曾說,近百年的藝術實踐證明,彩墨畫創作作為傳統中國畫在當下發展的一個樣式,他首先要做的是順應當代人的審美需要。傳統中國畫的欣賞需要較高的文化修養,純粹傳統中國畫的欣賞越來越“陽春白雪”,越來越“曲高和寡”。彩墨畫應該走大眾化的審美道路,既要照顧到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又要跟上現代人的審美時尚。這是整個文化社會的自然選擇,就象“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就象“通俗歌曲”比“美聲唱法”流行一樣,這種興替沒有什么值得傷感甚至引發“今不如古”的感慨的必要。“筆墨當隨時代”,“文章合為時而作”,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潛變,不是墮落,而是文化的自然選擇。
王平的說法有些絕對,對傳統中國畫來說,彩墨畫的興起不是取代而是增添了新的品種。
不敢說焦書暉的彩墨畫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境界,但是他在繪畫中強調的現代審美和時代發展的節拍是吻合的,因此他的藝術探索和創作實踐也是值得肯定而有意義的。
焦書暉的大學生涯是在蘇州度過的,受到過蘇州人文精神的浸潤與熏陶。
蘇州有個滄浪亭,亭前有副很著名的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這副對聯可以用來形容焦書暉的彩墨畫,在蒼蔚郁深、古樸清曠的山水間,似乎隱約看見古人、今人的身影徐徐而來,清者自清,俗者自俗,全在一個“愿”字。
在霧霾鎖城、空氣嗆人的都市里,看了焦書暉的彩墨畫,仿佛是進行了一次從五臟六腑到精神的“清肺”。
給點色彩就溫暖,有了陽光更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