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軒

姜宏軒(1919-1997)河南省鎮平縣人,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河南音樂家協會第一屆副主席、第二屆、第三屆顧問,河南省戲曲音樂學會會長。從小酷愛民族音樂,會彈拉手風琴、古箏、三弦、京胡、四胡等多種樂器,并有較深的造詣。 1937年他放棄了在開封東岳藝術師范學校的學業,回家鄉任教,并編寫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以宣傳抗日。 1948年鎮平解放后到南陽專署文工團擔任作曲。 1950年與程云合作編寫出版《河南曲子集》。 40多年來他參加集體創作的劇目…
詳細介紹
姜宏軒(1919—1997)河南省鎮平縣人,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河南音樂家協會第一屆副主席、第二屆、第三屆顧問,河南省戲曲音樂學會會長。從小酷愛民族音樂,會彈拉手風琴、古箏、三弦、京胡、四胡等多種樂器,并有較深的造詣。
1937年他放棄了在開封東岳藝術師范學校的學業,回家鄉任教,并編寫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以宣傳抗日。
1948年鎮平解放后到南陽專署文工團擔任作曲。
1950年與程云合作編寫出版《河南曲子集》。
40多年來他參加集體創作的劇目有:《朝陽溝》《李雙雙》《紅珊瑚》《花木蘭》《三哭殿》《包青天》《七品芝麻官》《陳妙常》等100余出。其中19出戲灌制了唱片。有8個劇目拍攝為戲曲影視片。他博采眾長,善于把各種藝術形式的音樂素材引進豫劇唱腔的創作中,從而使旋律優美、豐富多變,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他善于用現代戲的音樂手法去表現傳統的內容,從而拓展了豫劇唱腔的變現力,賦予傳統戲曲清新的時代氣息。河南電臺專題介紹他的作品,《戲曲群星》、《地方戲藝術》等刊物也評價過他的作品,他較早把曲劇音調融匯到豫劇唱腔之中,為豫劇唱腔音樂的繼承與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