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江

張文江,1954年生,河南安陽人, 畢業于河南大學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 中國美術研究會研究員, 五屆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人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河南省書畫院學術委員。
詳細介紹
張文江,1954年生,河南安陽人, 畢業于河南大學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 中國美術研究會研究員, 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人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河南省書畫院學術委員。1999年,作品《暖冬》入選“全國第九屆美術作品展”。2000年,作品《踏花歸來》參加“美國舊金山千禧和平畫展”,并獲金橋獎。2002年,作品《五月廣場》入選“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并獲銅獎。
2004年,作品《動力》獲“河南省第十屆美術展“銀獎。2012年,作品《存在·空間》獲“全國第三屆線描展”優秀獎。
捐贈:
中國畫作品《人物》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 2012年12月10日
中國畫作品《人物》 河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2013年5與28日
收藏:
中國畫作品《暖冬》 河南省美術館收藏 2013年1月4日
中國畫作品《紅色麗人》河南省美術館收藏 2013年1月4日
中國畫作品《清月》由日本華宮書畫院收藏 2002年9月
中國畫作品《人物》河南省華夏美術館收藏 2010年
中國畫作品《重陽》被北京大學收藏 1998年
藝術觀點:
中國畫發展到現在確實存在一個審美意識的主源和審美形態的問題。自西學漸進以來,中國畫的審美形態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近半個世紀主流藝術走向也就更大程度地以西方審美意識占了主導地位,中國畫受到的重創不單存在其藝術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中國國畫家們的民族的審美意識出現了錯位,偏離了本民族審美意識之主源。中國畫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不是一種單純的“表現藝術”,而是在一種文化狀態下自然流露出來的有鮮明心性的以心象藝術為主體的多元化藝術。中國畫最終是要反映出民族文化特征的,顯現出民族的審美意識。所以談繼承發揚傳統的文化藝術,首先要端正我們的審美意識(民族的),調整好我們的審美狀態,回歸到民族的審美主源上去。
藝術觀點:
中國畫發展到現在確實存在一個審美意識的主源和審美形態的問題。自西學漸進以來,中國畫的審美形態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近半個世紀主流藝術走向也就更大程度地以西方審美意識占了主導地位,中國畫受到的重創不單存在其藝術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中國國畫家們的民族的審美意識出現了錯位,偏離了本民族審美意識之主源。中國畫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不是一種單純的“表現藝術”,而是在一種文化狀態下自然流露出來的有鮮明心性的以心象藝術為主體的多元化藝術。中國畫最終是要反映出民族文化特征的,顯現出民族的審美意識。所以談繼承發揚傳統的文化藝術,首先要端正我們的審美意識(民族的),調整好我們的審美狀態,回歸到民族的審美主源上去。